嘉峪关城头袅袅话烽烟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二)
清·林则徐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月明瀚海沙如雪,秋倚楼头夜色青,每一座雄关背后都有着一段铁血与柔情失杂的过往。在灼灼的岁月里,林则徐饮马长城,伫立寒宵,见古戌盘雕,听笳歌敇勒,博望星槎,在大漠风中,慨然而发"东南谁比此关雄"的浩叹。此关雄否?雄极!寒宵月、百尺楼、东西尉侯往来通;秋瑟瑟,人瑟瑟,自古铁马金戈由。或许,唯当一抹斜晖映了孤城,透过嘉峪关那接崆峒的无尽剑光,站在流年断隙中的我们,方能寻到一丝最真实的过往、最苍凉的岁月吧……
朔烈的北风吹折了芳草,袅袅的孤烟独映着昏黄,伫立嘉峪关下,向往的种种尽数云散,摇曳的眸光里,唯一泓山月倒映着斜阳。

位处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北麓的嘉峪关,不深婉,亦不明秀,但那用苍黄雕琢了千年的容颜却总能在不经意间令人悚然动容。它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扼河西走廊之咽喉,边陲锁钥、雄关天据。虽然汉唐的风华、宋明的冶逸早已在历史中零落,但是,那镌刻在骨血中的峰嵘与风标却仍在艳阳下缠结、变幻、转延,化作草湖的新月,结成黑山的岩画,幻出祁连的净秀,更转延出了关城的壮美与浓情。
瀚海蜃楼,关城酌秋日
悠悠的云,映衬着炎炎的夏,风吹过,一地沙如雨,纵栉风沐雨数年,嘉峪山上,耸峙的雄关却仍在把古远与嵯峨盛放。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的嘉峪关关城,位处嘉峪关市西南近郊,偎深峡,倚险峰,城函厚重,防御森严,一夫当关时,万夫莫能开。明九镇千关,嘉峪最雄险;"河西第一隘口",盛名千年,自是不负。

嘉峪关关城不算太大,占地约3.3万平方米,有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四城,规划整饬,布局巧致,颇见气度。黄土夯成的城垣分隔内外,深深的壕沟、连绵的长城、方正的墩台、不熄的烽燧交织出了一片壁垒森严,箭楼、角楼、敌楼等巍然分立外城四方,沉厚且威严。步下城垣,一路向内,金戈铁马的峥嵘渐远,浓郁的生活气息则渐渐扑面。黑山石雕群转延着岁月,古诗词园流淌着墨香,长城博物馆常叹着长城的前世今生,文昌阁香火袅袅,关帝庙柏绿松苍,戏楼里生旦净末丑装点着昔日热血,井亭畔夕阳古井仍潋滟着最古老的记忆……
循着往昔的丝丝缕缕,一路向西,瓮城的檐牙雕琢了黄沙的棱角、"最后一块砖"还静静地述说着昔日匠人的智慧与大器。罗城很小,连接南北,简约中自带着几分旷野的韵味,细细品味,亦觉别样。

移步雄关拓,寒烽映铁衣,走在关城的角角落落,看着硝烟留下的刻痕,热血常燃胸腔,倚着略有些斑驳的古城墙,抚着那岁月遗留的淡淡印章,那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那戍边城楼中每一个无眠的漫漫长夜,都似近在眼前。秋风朔,寒鸦泣,天高云淡的日子,追忆种种,更觉苍凉。尤其是日暮,天边一抹抹橙红映着城下一缕缕苍黄,孤城斜阳,愈添悲壮。彼时,伫立城头,遥望那在瀚海阑干中腾挪蜿蜒、若隐若现的长城,那千年绵亘无言、风光如画的祁连,那叶片疏黄、对雄关晚唱的榆树,那凄凄切切、歌着乡思绵长的鸿雁,那一派壮美的塞外风光,自有豪情无限激荡。若时间正洽,雨后有晴,瀚海霞蔚,一步步丈量着塞外辽阔的你我或许还能在关下与瀚海蜃楼来次意想不到的相逢。蜃楼幻影,亦真亦假,但真也好、假也罢,那断断续续呈现的画面,那清晰可见的楼城、将士、战场、黄沙,那一抹带血的笑、无数坚韧的眸,秋关羌笛,烟尘路远,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撼人心魄。
另外,关城内还有许多极具民俗与地方特色的景点,如水草丰美、泉澈流清的"九眼泉",如官衙一体、大气古典,类似嘉峪军事指挥中心的游击将军府等。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多走走逛逛,说不定运气特别好,就能赶上嘉峪关的"仿古出关仪式"呢。

一般说来,嘉峪关的仿古出关仪式多在国际滑翔节期间举行,气氛隆重,场面热烈,身着古装的"武官""士兵"们虽是游人客串,但也雄姿挺拔、气度不凡,有那么几分黄沙百战的意思。鸣礼炮、启城匙、签文牒、观歌舞之后,若游客们还有些意犹未尽,还能骑上骆驼、伴着斜阳,真的出关走一走,那场景,那感觉,非亲历,委实难以言喻。
烽火迷情,长城第一墩
驼铃声声,落日的余晖中垂挂着岁月的清影,四蹄跋涉南行,不经意间,便瞥见了关南最险秀、最奇丽的一处风景—-第一墩。
嘉峪关有三段长城,南长城、北长城、西长城。第一墩位处西长城最南端,为万里长城之"龙尾",大气包举,磅礴有致,堪称关南之最。
昔年,这里是河西走廊上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营坞纵列,驼马成群,兵多粮足,峥嵘几度。于今,战火不再,风雨销蚀,在讨赖河畔高崖上,伴长风耸峙千年的第一墩亦唯余残迹。高不过10米、宽不过14米,外部黄土多有剥落,映着残阳,委实苍凉。然而,墩台内部保存却相对完好,方方正正,一丝不苟,最见峥嵘。伫立墩台,举目四望,大漠沙黄绵延着浩瀚的苍凉;祁连雪落,新晴中唯现穹蓝天阔。
讨赖河墩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是雄浑的万里长城之于祖国西部的真正发端,气势险峻,尤为壮观,故得嘉誉"万里长城第一墩"。

讨赖河浩浩荡荡,奔流向东,河水满卷着两壁嶙峋的灰黄,峡谷秋深,更添几分西北独有的粗犷。漂流河中,仰首望,可见一条银索横空,宛若长虹。顺着索道,滑过青空,向左,可见"醉卧沙场"群雕巍然、兵房营寨鳞次栉比;向右,可见讨赖小寨横斜,被"金镶玉"邂逅过的"讨赖客栈"似还有倩影若隐若现。向前,可见一望无垠的苍黄峡影;向后,则有祁连积琼凝素的风华常迷眼目。迷离间,不觉滑速,待惊觉,惶然中略带惊喜的尖叫却已响彻黑山深处。

黑山悬壁,石关画里翠
连绵横绝的黑山,是嘉峪关最深杏、也最绝美的一册画卷。
山极高,石嶙峋,壁立千仞间,却少见青葱。巉岩乱云,棱角惊秋,唯北坡蜿蜒15千米的悬壁长城将日光峥嵘。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最挺秀险绝的一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城不甚长,但吃立乱石,矗拔绝壁,登临俯瞰,龙蛇起陆,却是额外奇秀。然而,在黑山,最奇秀的却永远都不是悬壁长城,而是那悠悠的石关峡。

石关峡是一条东西向的深山峡谷,五代前的玉门关便耸峙其间。峡中没有似锦繁花,没有翠色连障,却有大大小小数百口泉眼错落广布,水流淙淙,清婉温馨,素有“黑山不老,绿水长流”之说。
踩着苔痕,绕过峭崖,不断深入,西北的山水独秀,姿态各异的红柳过眼,大草滩的波光如幕,画舟不见,唯摩崖刻画无数。石关峡口和四道股形沟中,色彩幽邃的黑石上,有先民与岁月共同勾勒的刻画无数。
这些岩石刻画,线条粗犷,形象简白,造型奇异,内容丰富,有飞禽走兽,有渔猎耕读,有宴乐欢饮,有行营征战,虽不若悬壁外“丝绸古道”群雕般精致玲珑,却也包罗万象,别有几分原始的风情。越过时光,在城砖上刻下一抹淡淡的殇,走过重岩,阅遍画阑,丝路未满,嘉峪千般,豪情恋。由是,若寻芳之意犹盛,倒不妨再去魔鬼城、七一冰川、新城魏晋壁画墓等地走走看看,即便风光不甚妩媚,却也能将岁月流长。

人说,万里朔漠间,曾有一座时光谜城,衔古接今,玄奥无穷。嘉峪关会是谜城在现实中的投影吗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然而,伫立关城,遥望瀚海,当第一墩的烽火与黑山的画岩交错,或许,迷惘的你我便能得到那期待已久的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