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线脱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震”,在整理的新干线5次脱轨事件中,均无人员伤亡。
阪神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为1995年1月17日上午5时46分52秒,震中在淡路岛北部的明石海峡海域(北纬34度35.9分、东经135度2.1分),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震震级为日本气象厅地震规模7.3


新潟县中越地震是发生于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方的地震,强度为日本气象厅地震规模6.8


3.11东日本大震灾是指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于(当地时间)在下午2点46分发生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的矩震级为9.0的大型逆冲区地震。影响整个东日本。


2016年熊本地震是2016年4月16日上午1时25分10秒(当地时间)发生在日本九州岛的地震,震中位于九州中部的熊本县上益城郡益城町附近,震源深度推测约12千米,规模为日本气象厅地震规模7.3级


2022年3月18日,日本东北这起规模7.4的强震,造成不少损害。除了高速公路出现巨大裂缝,日本新干线也发生近18年来,最严重的脱轨事故。一列东京开往北海道的列车,17节车厢有16节出轨,当中14节车厢,轮胎完全脱离轨道。JR东日本傍晚释出最新受损照片,可以看到铁轨下方桥墩,受到挤压已经变形。17节车厢有16节出轨!



新干线是高度繁忙的高速铁路系统,在因为地震而发生的脱轨事件中,没有人员伤亡,这些是运气还是科技实力呢,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首先,运气成分一定是存在的,重大的事故就在一瞬间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事件之后,人们有太多的或许怎样,或许那样,可事实就已经发生了。所以,运气成分一定存在。

运气之后,还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这些科技基础和设计,以及对风险的评估预案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地震,日本建立了一套名为:“MOWLAS”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日本37.8万平方公里上遍布2100个监测点。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地震的两种波段的时间差。地震产生的纵波速度快(6km/s)但威力小,系统检测到纵波后加以分析并利用更快的电磁波(30万km/s)向各种设备发出预警,为破坏力巨大的横波(3.5km/s)到来之前争取反应时间。

新干线两侧遍布的检测仪和配电所都有应急系统互相连通,当“MOWLAS”和新干线两侧的地震监测仪发出地震预警时,第一时间线路配电所会自动切断架空线路上车辆电弓的带电状态,避免由于带电而产生的次生灾害,同时向新干线列车发出紧急停车指令,新干线列车会自动进行减速停车。



第二道防线是物理层面上的,它不受电力,通讯等影响。这个就是新干线的防脱轨器。新干线是分散式的动力驱动系统,动力主要来自各车厢的驱动轮。在驱动轮接收到突发指令停车之际,由于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地震震断路基等)影响下,列车虽然降低和减少了动力,但惯性和巨大的整车质量会推动列车继续前行。



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轨道定位,列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去向未知。加装了防脱轨器,就是把列车尽最大可能的锁定在轨道上,让巨大的列车沿着轨道向前移动,就像在地上有一双大手紧紧拽着新干线。

从之前地震中新干线脱轨事件来看,列车均没有严重的偏离路基,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危害性,避免了造成人员伤亡。

新干线是安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更会不断迭代,会让我们的高铁出行更加安全。